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词歌赋 > 正文

诗人李显中《月下故事》赏析

来源: 西方文学网 时间:2021-06-21

《月下故事》  那一夜,我早已想好  我要用三两清风,  二两月光  打造上好的纹银,再备好行囊  作别好扇温柔的小窗  然后去石马巷挑选一匹快马  在一片捣衣声中  纵身而去  一溜儿烟驰过千山远涉重洋  这是我十八岁那年的相象  大辈子过后  再见月光时  拾起这纹银  想到的是  用它可以买酒,可以回乡读月  即使有些发黄,我却喜欢如此装帧的月光

【名作赏析】 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。月亮、月光、月色,这些意象一般代表着思乡的情景。这首短诗有两部分组成,十八岁前的梦想和大半辈子的务实。

诗的*一部分,“那一夜我早已想好”,这一夜或许是若干年前的一个重要节日,诗人要远走他乡,也是他十八岁前的想象。为了这次远行,他作了充分的准备。准备绊缠,准备了行囊,准备了交通工具。他的绊绊缠是上好的纹银,这是古代人用的货币,快马也是如此,仿佛诗人穿越到了古代。这纹银由三两清风,二两月光打造。这清风,这月光无疑是故乡的清风和明月。“石马巷”或许就是诗人的故乡,捣衣声是童年母亲留给他的记忆。离别故乡,辞离父母,远涉重洋这或许是诗人的梦想,也是诗人目前所处的境况。

诗的第二部分,随着时间的流逝,诗人也过了大半辈子,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。这种认识是务实的。如果让诗人重新打造这些纹银或拥有这些纹银,诗人不地将它作为绊缠,而是用来购买美酒,可以回乡读月。这些美酒,回乡读月是诗人思乡情结的流露。虽然这月色有些发黄,但诗人依然喜欢这带着岁月痕迹的月光。  以故乡作为写作题材,是作家们的一个重要的选择。无论这些文人离家多远,都有思乡的情结,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,这种情结却越来越浓厚。他们往往把故乡的山水,树林,人物写入自己的作品,目的无非是寄托自己的那份思念之情。这种故乡情结诗人李显中也不例外。

他的另一首《晾衣竿》一诗中,也寄托了这种情绪。如对祖母的怀念。诗人以一枚晾衣竿的历史书写了几代人的辛酸,晾衣竿的历史是久远的,是历史的一个缩影。或许远远不至从宣统年开始。这晾衣竿由青变黄,里面包含着几代人的故事,首先是包含着祖母的故事,也包含母亲那捣衣声的故事。晾衣竿还在,而晾衣的人却一个一个走了。这晾衣竿孔明许多异乡人,打工者梦中不愿抺去的影子。是故乡的习惯的延伸。月下的故事,或许还包含着许多让诗人留恋那扇温柔小窗的故事。

热门栏目